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女法医手记之破窗第16节(1 / 2)





  2014年12月4日。雪霁。

  楚原市家园南路。

  沈冰冰驾驶的这款名车在楚原市仅有三台,颜色和外形扎眼,并不难查找。刑警队发出协查通报不久,铁东区交警大队就反馈回信息,在家园南路中段发现沈冰冰的座驾。

  家园南路就是专门为楚天家园住户修建的马路,从市区主干道直通楚天家园正门。道路两旁栽种有名贵的梧桐,枝繁叶茂,郁郁葱葱,颇有些雍容华贵的味道。

  家园南路的配套设施齐全,每隔三米就有一盏路灯,每十米就有一个摄像头,路上的行人车辆,尽在监控中。

  沈冰冰的豪车静静地停在路边,车门紧闭,车窗完好,看不出丝毫异样。似乎是车主有意停在这里的,路过的车辆和行人都没有产生怀疑。

  发现车的是杨东升,一名才参加工作不到一年的年轻交警。他接到刑警队发出的协查通报后,马上想到早晨巡逻时在家园南路中段见到过的那台车,于是返回现场查看,见车还在,就立刻通知了警队。

  我在车内外提取到了几枚清晰的指纹,不过从外观和指纹所在的位置判断,这几枚指纹属于同一人——即沈冰冰本人,这种可能性非常大。车里干净整洁,不见丝毫凌乱和半点污渍,这说明沈冰冰在遇害前是自主下车的,不曾与人发生过打斗。

  车并未能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好在这条路上的监控摄像非常密集,而且摄像头的清晰度很高,为警方提供了有效的影像资料。

  监控录像记录下这样一段画面:沈冰冰独自驾车由远及近,耳朵上戴着蓝牙耳机,嘴巴不停地在动,显然是在和人通话。行驶到镜头前时,车戛然而止,车门打开,沈冰冰手里提着价格数万元的名牌包跨出车门。这时,一个与沈冰冰身材接近的年轻女人从摄像头照不到的黑暗角落中走出来,向她慢慢靠近。两人面对面交谈了几句,又一同向监控录像覆盖的范围之外走去。

  这时,那名年轻女人的脸清清楚楚地呈现在画面中,正是李明梓。

  整个过程没有争论或厮打,两人的态度都很平和,显然是商量好一起到什么地方去。

  这是沈冰冰生前的最后一段影像资料,拍摄时间与警方计算的她的遇害时间相差五个小时左右。

  沈冰冰是否下车后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李明梓是否是蓄意谋杀她的真凶?是否还假手了别人?单凭这一段影像资料,并不能给我们提供满意的答案和扎实的证据。

  7

  2014年12月4日下午。

  楚原市第三人民医院。

  目前最直接的侦查手段显然是对李明梓进行聆讯。她作为案件当事人,最清楚沈冰冰遇害的过程,即使她本人没有亲自动手,也一定可以提供关于真凶的线索。我们寄望于李明梓经过治疗已经恢复部分记忆。

  “李明梓闹着出院。”主治医生冼涤非有些无奈地对我们说,“她除去失忆,并没有其他严重的伤势,有自主和自理能力。她说住院的费用太高,要回家休养,你们再不来,我也留不住她了。”冼涤非并不知道医院里有警方的便衣值守,始终监视着李明梓的一举一动。

  “她恢复得怎么样?”我抱着若有若无的希望问道。

  “不乐观。”冼涤非蹙起眉头说,我这才注意到他除去脸色过于苍白之外,还算得上英俊,黑框眼镜后面的眼睛忧郁而深邃,“比想象的严重。我们会诊后研讨了多种治疗方案,都不够满意。目前,最大的障碍是病人不配合治疗,她没有主观愿望,记忆就很难恢复。”

  我说:“警方需要和她再次正面接触,也许我们掌握的情况可以帮助她尽快恢复部分记忆。”

  冼涤非略显犹豫地说:“她目前的身心状态都很虚弱,最好不要刺激她,不过我理解警方查案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你们不妨再和她接触一次,只是要控制好时间和尺度,避免让她受到强烈刺激,否则会导致病情恶化。”

  我答应了,于是推开病房门走了进去,李明梓披头散发,缩成一团坐在病床床头,目光惊恐地看着我。我努力地展露微笑,却感觉两腮酸酸的,肌肉很不自然。我想在李明梓眼里,我的表情一定是不怀好意吧。

  我在她床边的椅子上坐下,轻声说:“明梓,我是法医淑心,昨天我们见过面,还……”我本来想顺口问“还记得吗”,却想到这句话有些不合时宜,又咽了回去。

  李明梓没有说话,只微微点了点头。

  我有些尴尬,不知该如何打开僵局,沉默了几十秒才说:“我知道这时候最好不要来打扰你,很抱歉。不过侦破一起命案,一天时间也耽误不得,目前警方非常倚重你的证词。你能不能回忆起你是怎么受的伤?昏迷前你正在做什么?”

  李明梓经过一天一夜的恢复,狂躁和惶恐的情绪有所缓解,也已接受了自己选择性失忆的事实。她听到我这样问,仍有些不安的反应,但已经可以有条理地回答问题了。

  “不知道,我仔细回想过,但受伤前一整天的记都消失了,更早的一些生活片段也好像从脑海里被抹去了,我很害怕这种状态。我隐隐约约地觉得这些记忆和很多只黑猫有关,血淋淋的黑猫,非常可怕,我甚至不敢多想。”李明梓这样说着,脸上又掠过惊恐的表情。

  “黑猫?”我在脑海里设计出许多只血淋淋的黑猫聚在一起的场景,猛地想起程佳说过的一句话:“沈冰冰卖弄风骚,在大学里就被叫做‘猫女郎’,这绰号一直带到了电视台。”

  可是,这个绰号与李明梓记忆深处的黑猫又有什么联系?我心中的疑团越来越重,左思右想却不得其解,只好无奈地摇摇头,取出命案现场的证物照片一一这是我自作主张的办法,希望借此帮助李明梓想起一些事情来。照片中有煤油炉、细沙子、鹅卵石、矿泉水、小铁锅及一袋化学制剂。我把照片递到李明梓眼前,一张张地展示给她看并说道:“这些东西你见过吗?是做什么用的?”

  李明梓看了几眼,眼中流露出厌恶和恐惧,把头转到一边,说:“没见过,你在哪里拍的照片?”

  我注意到她对照片中的物体有抗拒反应,也许出于潜意识,也许脑海中还有点残存的记忆。这正是我期望的效果,我继续启发她说:“这些是出现在沈冰冰遇害现场的物品,我想它们一定有特殊的用途,这是破案的重要线索,我们需要你的帮助。”

  “我不知道,你赶快拿走,不要给我看这些脏东西。”李明梓非常反感,声调变得急促而尖锐。

  一直守在门外查看动静的冼涤非推门闯进来,不客气地对我说:“到此为止吧,你不能再刺激她了,你也是医生,应该懂得过犹不及的道理。”

  我无言可对。对我来说,李明梓是警方的证人、嫌疑人,对冼涤非来说,她是病人。医生对病人的治疗有发言权,我只能服从。

  和李明梓对话的结果让我们都有些沮丧。李明梓的强烈反应说明她在沈冰冰遇害案中卷入很深,但她在其中究竟扮演什么角色?凶手?主谋?目击证人?被人利用?目前都无法做出定论。

  8

  三小时后。

  楚原市刑警支队。

  在专案组探讨下一步侦破方向时,接到了来自上方的指令。所谓上方,确切地说,是指楚原市政法委。

  政法委书记周常健的态度很明确。命案现场有李明梓遗留的头发,摄像头又记录了沈冰冰遇害前接触的最后一个人就是李明梓,两人又是旧日同学,有宿怨纠葛,所有的证据都指向李明梓。案情已经非常明朗,建议市公安局尽快结案,给市民一个满意的答复。

  这个指令或者说批示,用词虽然冠冕堂皇,其实每个字都透出指令者的意图,基本就是盖棺定论的调子。

  这让沈恕气恼而困惑。坊间关于沈冰冰和周常健的传言沸沸扬扬,无论是真是假,周常健都应有所耳闻。作为市委领导、政法委主要负责人,他十分清楚组织纪律,在这种情况下他的态度应该是回避,绝不干扰警方办案,哪怕是作戏,他也应该坚持做到底。

  这份指令,说明周常健无所顾忌。他清楚自己的能量,可以明目张胆地违反组织纪律而不会惹任何麻烦。这份胆量和底气,是谁给他的?沈恕没有兴趣知道。他其实并没有怀疑过周常健。关于周的为人、背景和手段,他早就有所了解,知道周在楚原市甚至松江省都算得上响当当的人物,连市长都要让他几分。周要想除掉沈冰冰,完全可以使用更加高明、更加隐蔽的手段,甚至让警方连立案的机会都没有。

  周常健的这份指令,反而让沈恕相信了他和沈冰冰的关系非同寻常。如果沈恕是好大喜功的人,此刻已经有了足够的结案理由,把罹患失忆症的李明梓推到前台,由她承担全部罪名,上峰满意,下属轻松,自己又立功,皆大欢喜。

  可沈恕作出了相反的选择。他在日常生活中是个随和的人,比如吃饭穿衣、走路乘车、财物分配,他都无可无不可,从不计较。可是在工作中,尤其是面对大案要案时,他寸步不让、寸土必争,上峰的压力、世俗的流言、同僚的抱怨,都不能让他犹豫或退却。宽容和计较、随和与刁钻、糊涂和精明,矛盾地集中在他身上。

  他把周常健的指令放到抽屉的最底层,固执地要继续侦查沈冰冰案。这案子疑点太多,在彻底解开谜底之前,任何人都不能轻易定论。何况,沈恕相信以李明梓一己之力,无论如何也无法完成这起残忍到变态的奇案。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