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8节(1 / 2)





  “这回不去爬树了?”卫潜喝了口酒,调侃道。

  被翻了旧账的萧师妹也不恼,脸皮比那包铜的门板还要厚上三分:“现放着师兄在,爬什么树啊!”

  “确实有点邪门,”又不是什么皇室密辛,卫潜干脆满足了她的好奇心。“齐翔和蒋澄已经把封存的器物全部验了一遍,都无异样。”

  萧锦初虽说大部分事情都漫不经心,然对感兴趣的事情是格外愿意琢磨一下的:“该不会是在进宫前就遭了毒手吧?”

  要是凶手不是宫内的人,其实在外面动手是要容易得多,也少担不少风险。要是人干脆死在宫外那就更完美了,萧侯不无遗憾地想着。

  就为死了个傅五,卫潜来来回回也不知道听了几场报告与辩论,案情都快倒背如流了。“那天你也看到了,狗不过隔了两刻就断气了,按说换成人也不会超过半个时辰,那时傅玉已经在华林园中挥毫作赋了。”

  作赋,作赋……这些倒霉的才子就知道作些风花雪月的东西。萧锦初戳着掌心,恨恨地想着。不知稼穑,不分五谷,也不知道国家养着他们做什么用。楚向澜好歹还会治个病,果然是强多了。

  “等等,我好像有些明白了。”电光火石间,萧锦初忽然击了下掌,把卫潜手上的酒都给吓洒了一半。

  不顾皇帝陛下的白眼,萧侯笑得极像常管事养在后院的那只狸花猫:“师兄,这一回你是想让齐翔将功折罪呢,还是让蒋澄锦上添花?”

  她师兄没好气地瞪她一眼,把杯中剩下的雨露春一口干了。“只要你能找出凶手,给朝臣一个明白的交代,我随你怎么折腾。”

  于是,萧锦初就真地折腾出了一个大场面。

  第二日朝会一开,有御史弹劾萧侯初得爵位,却不知检点,犯禁夜行。蒋澄正睡眼惺忪站在班内,闻言登时清醒过来。没料到除了自个,还有人敢公然与萧锦初这婆娘作对,不禁非常景仰这位勇士。

  这里头却有个缘故,打前朝开始,几十年内就没停过烽火。就是太/祖爷登了基,也算不得太平。先是西征,足足打了六年。随后少帝上台,就遇上了和北狄的一场大仗。等今上坐了龙椅,好不容易北方战事结束,南边又乱起来了。再加上各路流寇,起兵的藩王,过不下去聚众造反的……真是从年头到年尾,一天都歇不下。

  乱世嘛,是容易出英雄的,但一般特别能打的将领都是出身草莽,连名字都写不全的那种。一对上文官,那就相当吃亏。

  然萧锦初不一样,往前倒推十年,领兵的人物中文化水平最高的当数东郡王卫潜,也就是当今的圣人。再往下数,就是她了。

  她祖父活着时就是一代大儒,屡受天子征召。父亲也是饱读诗书,她本人从六岁拜在海内名士褚冰门下开蒙,受教育程度可以平趟朝上大半官员。所以自打退了北狄朝中议功时,个别有心人想捏一下这个看起来还挺软的柿子,未遂被扎了一手刺之后,敢挑这位姑奶奶毛病的人就不大多了。

  话说回来,犯夜这个罪名吧,可大可小。像蹇硕叔父那样被活活仗死的毕竟是少数,但怎么说都是落了把柄。就算免了仗责也是大丢脸面的事,又没抓着现行,于是一干人都等着看萧侯自辩。

  “没错,臣是犯了宵禁来着……”谁曾想,她居然大剌剌地一口承认了,实在跌碎了朝堂上下的眼珠。

  这头闹将起来,就有人暗暗思忖,既有出头鸟,不妨跟着补几箭,也好压压这个武妇的威风。

  还未来得及开口,萧侯又补了一句:“华林园一案至今未破,臣助齐虎贲寻访证人,略晚了些回府,确实干犯了国法,诸公议一议要怎么治罪罢!”

  此话一出,旁人也就罢了,蒋澄先冷笑了两声。他这些日子就忙这事呢,整一个云山雾罩,哪里来的证人?

  “敢问征东将军,寻的是什么证人?”正想着,就有人替他问了出来。仔细一瞧,正是已经报了好几天病的傅老太尉。人到暮年,丧了一个颇有出息的孙儿,傅老太尉的精神头看起来很是不如从前,皱纹都深了几分。

  “不瞒太尉,还不只是证人,犯人亦一并找着了。” 萧锦初拱了拱手,再次语不惊人死不休地开了口。

  谢丞相乃是百官之首,只见他先与安尚书令对视了一眼,随即道:“既如此,不妨带上殿来作一公审,圣人以为如何?”

  戴通天冠,着绛纱袍的皇帝高踞于御座之上,更显威仪出众,闻丞相奏请只应了一字:“可。”

  于是虎贲中郎将齐翔带着两个人上了殿,楚向澜仍是一身蓝衫,另有一个面色苍白的青年大家都不认得。

  还是国子学祭酒瞧着有些眼熟,回想了半日记起他是国子学的学生,心头不觉一跳。楚向澜还是略有些名声的,且他并不在宫宴之列,当是证人。那么人犯就是……

  拜舞完毕,齐翔启奏:“禀陛下,已将楚向澜,许勤之带到。”

  只见尚书令目不斜视,征东将军老神在在,蒋澄有几分错愕,傅太尉暗中咬牙,其他人等各怀心事,整个朝廷倒似演了一场默戏。

  皇帝将众人的表情尽收眼底,停了片刻问道:“丞相以为该如何审法?”

  “臣启陛下,禁苑命案兹事体大,自来廷尉掌管刑狱,不如由郑廷尉主审。”谢丞相往堂上扫了一眼,正看见傅太尉的白发,忍了叹息回奏道。

  郑廷尉得了上谕,自然当仁不让,直接开口询问齐翔:“方才征东将军言道,虎贲已经找到了关键的人证和疑犯。此案发于宫内,由虎贲一手负责。如今到底情形如何,还请对褚公大臣们说一说。”

  脑子转得快的人固然已经猜出了端倪,然而总有摸不着状况的人,便纷纷附和。

  “那末将便长话短说,傅玉毙命于华林园宫宴上,经司药局与太医令弟子楚向澜共同勘验,确认为毒杀。经过追查,确定疑犯乃是傅玉在国子学同窗许勤之,今日已经一并带上了殿。” 齐翔不着痕迹地看了眼萧锦初,简单地把案情又复述了一遍。

  虽说大殿之上喧哗是为失仪,但华林一案着实影响不小,众臣禁不住自己的好奇心,纷纷私语起来,惹得难得上一回朝的御史台萧中丞狠狠瞪了两回才有所收敛。

  更多人则是看向了楚向澜身边那个青年,那个面色苍白的男子不过弱冠,相貌算不得丑。也仅仅是不丑而已,在楚七郎的映衬下更显平庸。曾经,大家在茶余饭后也做过不少揣测,对凶手在心中描绘了几遍,无一不是凶神恶煞,或阴险毒辣。

  但当真看到这样一个面目模糊,弱不禁风的人,居然是华林案真凶,实在让众人的想象有些落空。

  作者有话要说: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萧锦初就算是一个有文化的流氓!

  第12章 水落石出

  “这许某是如何在宫宴之上谋害了傅玉,一一道来?”郑廷尉一听到毒杀,不由先皱了眉头。

  齐翔继续道:“许勤之与傅玉同窗三载,深知彼此习惯,傅玉在情急时喜欢以舌舔笔。于是他将毒药下于墨汁内,华林园中傅玉当众作赋,冬日墨汁更易凝涩,在舔笔时自然就中了毒。随后许勤之便在一旁窥伺,一直到傅玉毒发而亡。”

  这一下更是不得了,虽得了萧中丞的警告不敢多话,群臣之间的眉眼官司打得越发厉害了。从来下毒不是放进酒水,就是混入菜品,从不曾听说还有下到墨中的。

  连话本都没见过这样的情节,也不知是该夸这下毒的厉害,还是夸虎贲中郎将目光如电。如此伎俩都能识破,之前对他迟迟不能破案的腹诽看来是言之过早了。

  接到众人隐晦地钦佩目光,齐翔只得苦笑。这实在算不得他能干,萧锦初来找他时,他还以为是在说梦话。且不说在墨汁中下毒的可能,他和蒋澄自接了皇命就开始搜检物证,傅家被扣的物件中根本就没有笔墨砚台这些。

  “这就是疑点所在了,”萧锦初很干脆地道:“这些世家公子若非自己用惯的文具是不肯轻易用别的,倘若没有宁可不写,虎贲不妨查查其他人所携带的东西。”

  齐翔和他哥哥都是穷苦人,家里揭不开锅里才去参的军,还算运气得到主子器重才一路升了上来,哪里知道士族还有这等讲究。这一查果然就查出了问题,真是多亏了萧侯,否则他就是闭门想到年底,怕也没个结果。

  郑廷尉不见释然的神色,反问道:“有何凭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