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52-徐州会战2(1 / 2)





  52-徐州会战2

  徐州会战第一阶段,中国军队通过血战,粉碎了日军北路单独拿下徐州,打通京浦的战役企图,同时也鼓舞了坚持抗战的全国军民。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见此情况,也开始变的飘飘然。在没有对日军下一步可能的军事行动做出合理的分析和判断时,不顾当时中日两国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差距。在南路日军没有被完全驱逐回长江南岸的情况下,盲目的将大批部队调往徐州第五战区。企图借台儿庄大捷之威,在徐州附近与日军进行会战。

  军事委员会的一系列调正,致使武汉和苏皖地区,用于防御和侧击牵制日军的力量被削弱。从而为日军南北夹击徐州,围歼徐州附近大量的中国军队,创造了有利的态势。

  日军大本营与华北方面军获悉中国军队的调动情况后,不顾其战线过长,后备力量已近枯竭的情况,迅速调整部署,抽调兵力支援华北地区日军,并制定了徐州围歼计划。力图通过速战速决的办法,在徐州附近彻底消灭中国军队主力,打垮中国军民抗战的意志,从而达到迅速占领中国,结束在中国战事的企图。

  为此,日本大本营命令:第九、十三师团加上刚由上海驻屯军调入的第三师团,由南向北,以徐州为中心,向其南和西南两个方向发起攻击。从南面威胁徐州,切断徐州中国守军南和西南两个方向的退路。

  第五、十两个师团在徐州北面,基本沿原来的战线向前进攻,牵制徐州守军,第一百一十四师团协助攻击。

  第十六师团由济宁出发,渡过大运河后,向徐州西面发展进攻,与第九、十三师团在徐州以西汇合,形成包围圈。

  第十四师团由濮阳渡黄河,向兰封攻击,切断陇海铁路,阻绝中国军队从西面对徐州的的援助,保护向徐州进行攻击部队的侧翼安全。

  熟读树立的刘潇知道徐州会战的整个过程,在台儿庄大捷后的第三天,飞赴武汉面见蒋介石。

  在国民军事委员会的作战会议上,列席参加的刘潇出示了汪友成通过潜伏人员获取的日军华北方面军最初的战役计划,以及由于日军第五、十师团擅自更改计划,致使台儿庄战败的全过程。

  根据日军目前的调动,刘潇推断(历史知识的倒爷)日军的下一步计划。希望立刻放弃徐州,将部队移至河南、湖北,利用有利地形,迟滞日军进攻。以空间换时间,等待有利时机狠狠打击日军。

  由于刘潇在军中资历浅,大家又被台儿庄大捷冲昏了头脑,哪里听得进刘潇这样“消极”的观点。若不是考虑到宋美龄的面子,刘潇真有可能被当场轰出会议室去。

  无奈的刘潇,见事已至此,只能去找陈诚。再三告诫陈诚,不要把宝压在如同空中楼阁一般的徐州会战上,必须抓紧武汉防御准备工作。防止徐州会战失败后,由于自己的判断失误,造成武汉防御空虚,最后丢失武汉。

  之后,刘潇赶往郑州,拜会了战区司令长官程潜,希望让陕西空军由郑州移防至洛阳机场一带,以利于为整个战区提供有效的空中保护。

  程潜对于这个不属于自己实际管辖的陕西空军,本来就不报什么指挥的希望。加上目前形势大好,也就随口答应了。

  刘潇不是不想让部队留驻郑州,近距离的对徐州提供空中支援。可当时许多国军军官的战斗意志和战斗能力让刘潇胆寒。加上刘潇不知道历史因为自己的加入被影响到什么程度,万一日军冲破防线,自己的空军来不及撤退,飞机的损失将是必然的。而随着日军对可能缴获的新型战机的研究和生产,中国空军,乃至今后盟国的空中优势也将丧失。

  所以在程潜同意后,刘潇立刻命令驻守郑州的陕西空军进行转场,雷达及警戒部队后撤至郑州附近。特勤中队暂时返回西安休整。特战团即刻派出两个连赶到郑州,在可能发生空战区域隐蔽待命。

  命令传达下去后,刘潇又来到临时调来第一战区的胡宗南司令部。

  听说刘潇到来,胡宗南急忙出门迎接这位豪爽的“财神”。

  两人坐定后,胡宗南开口到:“刘老弟,你来有什么事?”

  “看看胡大哥,你刚调过来,新的部队新的人员,感觉怎么样?”刘潇问道。

  胡宗南挠挠头,无奈的说到:“怎么样?!装备就不说了,士气和军纪真不怎么样。这几天我正在向上面要装备,整顿部队。前几天刚撤换了一批胆小怕死不合格的军官,把我带来的军官安排下去,现在正在熟悉部队。”

  “你对徐州会战下一步的发展有什么看法?”刘潇问道。

  “我的任务主要是防守黄河沿岸,必要时对徐州地区进行增援。别的有上面的国民军事委员会考虑,我现在能做的也只有加强部队训练和整顿这些事情了。”胡宗南随口回答到。

  刘潇问到:“当徐州战事紧张的时候,黄河对岸的日军二十师团突然强渡黄河,兄长你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