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1章(1 / 2)





  他还不忘用裙下之臣来调侃她。

  当然,其实他的确是见过,天下抱臂,嘻嘻笑道:“那小子你见过啊,我把小白给了他,不过我没想到他真的能这么快就驯服它,而且……而且那天我一定是昏了头了,我竟然觉得他比容和要好看,他想要什么东西就要什么东西,不像容和,他忽近忽远,他的想法我总是捉摸不透,年年追寻着他真的够了……”

  她越说越是正色,西凤失笑:“那你现在都有决定了,还烦恼什么?”

  这么一说,挺直的双肩顿时又弯了下来,天下叹气:“可现在怎么办?我要说给人留下来做面首,且不说他愿不愿意,母后还不气死!”

  正是说着,有人来报,说是崔家小公子容和求见太子殿下。

  崔家长子和太子交好,西凤心里有数,这就叫人带进来了,天下也未多想,在他案后百般无聊地翻看着画卷上的大家闺秀。

  不多一会儿,崔家长子崔正杰带着弟弟容和走了进来。

  她听见容和开口也没大在意,三个人聊着聊着竟然聊出公主两个字来,她这才侧目,容和目光灼灼,正是一直看着她。

  西凤笑:“你看,不是我不帮你,皇姐的事情,向来都是她想怎样就怎样,父皇向来视她为命,现在她就在这里,有什么话就对她说吧。”

  天下怔了一怔:“什么话?”

  西凤与崔正杰一前一后离开,就连一干奴仆也都带走了去,容和一步一步上前,从未有过那样迫切的目光看她。

  他声音略低柔,只是看着她:“好吧天下你赢了,我知道你恼我,是故意气我,所以才弄了那样一个小子大放厥词……”

  天下:“……”

  容和从来没有这样对她说过话,她想开口反驳,又不知从何说起。

  他见她呆愣模样,勾起了双唇:“怎么?太过欢喜了?”

  她呵呵:“你刚才说什么?”

  他扬着脸:“我说你以前就是太贪于玩乐,如果你答应我收敛一下你的性子,我必当请哥哥和爹爹大殿之上求娶,定下婚期。”

  若是以前,他这么说她的确很欢喜。

  但是现在她忽然发现,他能给她的笑脸,全部都基于她如何如何按照他的想法改变,她情深的时候,他不自知,百般刁难,她准备撤身的时候,他却回头了……

  可毕竟是心心念念的个人,对着他一如既往的脸,她无论如何也说不出那样的话。

  父皇说她投错了胎,应当是个男儿身,然后一派风流,说她太过于心软,重情义又实在多情,狭义之气又多于儿女私情。

  可父皇可没告诉过她,现在这样该怎么办?

  黑衣少年那双眼一直就晃早眼前,她看着容和,却心生犹豫。

  容和心底的那一点点的不安立即就无限放大了,可他向来骄傲,再说不出低三下四的话来,正是相对无言,又有人来报,说是皇上知晓崔家兄弟在此,连着天下一并进宫面圣。

  就像是逃出来的一样。

  天下大大的松了口气,可不等她这口气平稳的咽下,到了大殿之上,又提了起来。

  少年就跪在大殿之上,宁九郎背脊溜直,胸前还挂着她给他的玉牌。

  南帝一见女儿那活见鬼的表情就猜出了一二,九郎回头看着她:“公主既然来了,皇上大可问问她,九郎刚才所言并无半句谎话,句句实言!”

  天下下意识回头看着容和,他和哥哥跪了下来。

  她蹬蹬蹬跑到父皇的殿上,凑近了小声问他:“这宁九郎怎么到这里来了?他都和你说什么了句句实言的?”

  南帝一指头戳在她的脑门上面:“说你喜欢他喜欢得不得了,为尽快订婚连马和玉牌都给人家了!”

  这话说得是半真半假,她张口欲言,却到底是什么话都没说。

  宁九郎旁边还站着一个男子看着眼生,天下多看了一眼,南帝又道:“是宁家的人。”

  京城宁家也是一大家,从前死守皇城,不想先前那个皇帝自己扔下臣民跑了。

  宁家气节高尚,只这两年有些没落了。她一下就想起来了,当初在山上这少年两位哥哥苦口婆心的劝着他回京城,竟然就是这一个宁家。

  她站在南帝的旁边,宁九郎当家哥哥先崔家一步已然向他求过婚事了。

  崔家兄弟自然不肯相让,一样求娶。

  南帝是犯了难,其实这两家没有他中意的,但一时还找不到借口推脱,两家相争,宁家家世破落,可到底也是世家,他又言道说宁家三十里堡军符早已送给了天下公主,说她和九郎是两厢情愿,自愿交换的信物。

  天下这才想起来自己身上的确是佩戴着宁九郎给她的玉牌,拿出来看看,果然和他描述的一模一样。

  南帝只此一女,婚事的确让人头疼。

  崔家还待相争,宁九郎大殿之上,说天下走过大燕山,与他一见钟情。

  她很怕他当众胡言乱语说出闺房之话来,冲下去给少年的嘴捂得严严实实,少年挣脱,只问她可是敢做不敢当?或是后悔了?

  天下顿恼,当堂之上,拍着胸口信誓旦旦,说从未后悔。

  宁九郎长跪不起,求娶殿前。

  他需要南帝给他时间,来证明少年之志。

  南帝更是言明,只他在世一日,不会轻易应允天下婚事。

  九郎应下,他小天下两岁,从此留居京城。

  来年春,九郎拼为当朝武状元。

  同年,带军平乱,上山剿匪,他或远走边疆,或四下巡视,几乎是马不停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