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三百二十六章:风雨兼程,朝廷旨意(2 / 2)


直接就占个府城,那才算豪气。

大丈夫做事,建功立业,当如是也。

这般想着,诸人仿佛已经看到入驻府城,成为崂山之主了,光想着,就觉得热血奔腾,兴奋不已。

陈三郎看在眼里,暗暗点头:

在泾县,他是县令,下面位置不过县丞县尉那么寥寥几个。若是陈三郎当了知府大人,搭建的班子当然得扩大数倍,增加许多位置。

有位置,也就意味着在座诸人都可能当上官。

是真正的官。

话说回来,其实以前周分曹在泾县主事,代理全县大小事务,但他的身份不过是幕僚而已,根本不算官。

一个县城,真正能称为官的也就县令县丞县尉三个,别的人,诸如文书、捕快、衙役之流,只是吏,是没有编制的临时工。

读圣贤书,所为何事?

也许很多人心目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答案,就是为了当官。当然,肯定有不少心怀高义,为国为民者,但如果做不成官,做不了大官,又如何为民做主,报效国家?

读书为做官,与仁义道德一点不冲突。

跟随陈三郎的人,大都渴望做官。周何之不用说,他是中不得举,无奈落魄;周分曹虽然数次拒绝元文昌,不过他是不愿意与元家为伍,同流合污;就连心态最为淡泊的宋志远,他也是想当官的。教书育人,书院院长,也有着官场身份,只是清闲许多罢了。

向往仕途,施展心中抱负,是天下读书人的心愿,本无可厚非。

众人冒着生死危险追随陈三郎,若单纯只为了恩情,就绝无法长久。

他们有血有肉,也是想建功立业的。

现在,机会来了。

雍州沦落,朝廷屯兵中州,抵御蛮军北上,但在击溃蛮军之前,是难以派遣兵甲来收复雍州的了,当今形势,根本没有那个能力。不过朝廷也不是就此坐视不理,前一阵子,特地下了一道旨意,号召雍州民众自发组织,组成义军,攻击剿杀蛮军。只要有功,就会封官。功业越大,官就越大,如果能光复雍州,甚至还能成为雍州刺史……

这个馅饼就大了。

毫无疑问,在处理雍州的手腕上,朝廷下了一步极为高明的棋,也不知是哪位大臣想出的策略,想必在遥远的京城,那边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毫无作为。

朝廷在雍州封官,并无实质俸禄,所付出的,就是区区名衔,别的一切,都得当事人自己争取,得不断与蛮军修罗教派做斗争。不奢望这些义军能够给予蛮军重创,但只要形成一定的骚扰损耗,便算成功了。

雍州位于蛮州与中州之间,具备着非同一般的战略意义,对于石破军而言,雍州已经属于后方了。如果这块地域有人捣乱,便等于切断了蛮军与大后方蛮州之间的联系,使得蛮军难以为继。

有消息传言,石破军已经急不可耐地想要举兵攻打中州了。从某个角度上看,这位蛮王应该也是意识到了危机。

朝廷用意并不隐晦,但许多人仍趋之若鹜,都想参加义军。

因为当官,并非是读书人的专利愿望,天下人,都想当官。草莽也好,土豪也罢,都逃不了官字的吸引。

人多了,鱼目混珠,纷纷扰扰,为了立功,不惜滥杀无辜;而彼此之间又自然而然发生内讧争斗,却都是人心使然,无需多说。

由此理解朝廷旨意,若是占据了崂山府,陈三郎便可申请成为知府,下面的人当然也是飞黄腾达了。

这一路风雨兼程,道上也曾遭遇数拨人马势力,不过都是不入流的货色,有自动让道的,也有不长眼来攻打却被杀得落花流水的……

总之算是顺利地过来了。

这一日,终于进入到了崂山府区域内。(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