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十二集





  1、宫殿 日

  金銮殿上,赵抃强压怒火,一脸严肃地奏道:“……天子脚下,御街之上,官员陈宝打死人命。无辜良民血染尘土,围观百姓堵住了长街,怨恨之声汹汹而起。启奏皇上,此事理当命开封府介入,细加勘察。”

  宋仁宗闻奏后,大为震惊道:“啊?激起民变,如何了得!大胆陈宝,竟敢公然在皇城御街上打死人命!为何?从实招来!”

  在场的陈执中大吃一惊,深感不妙,额头上冷汗一下冒了出来。

  陈宝则吓得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哭丧着脸说:“一个老头在御街上拦我官轿,要告陈……”陈宝正欲道出陈执中的姓名,向陈执中偷瞥了一眼,只见陈执中眼一瞪,他连忙改口,无奈地说:“……要告我,陈宝……所以……”

  赵抃默默地看了陈执中一眼,只见他额头直冒汗……

  (旁白):“赵抃一听,陈宝无奈说老头告自己状,心里明白,虽不点破,但仍穷追猛打……”

  赵抃继续奏道:“皇上,光天化日,众目睽睽,在御街上打死人命,理当重处。”

  几位正直的御史也纷纷点头,随声附议。

  御史甲:“理当重处!”

  御史乙:“理当重处,理当重处!”

  御史丙:“是啊,理当重处。”

  ……

  陈宝心里更加慌乱了,一面极力辩解:“皇上,那老头乃是一介刁民,请皇上宽饶!”一面偷偷示意陈执中替他说情……

  陈执中遂向赵抃一拱手,说道:“赵大人,这打死的乃区区一介草民,还望赵大人念及老朽举荐的情分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

  赵抃却朗声说:“草菅人命,民怨沸腾,不遵法度,何以服众?”

  “啊,皇上,看在陈宝忠心耿耿的份上,可否宽容他一次?”陈执中见赵抃没有丝毫松口之意,转而求皇上。

  “赵卿,看在陈相爷的份上,就……”宋仁宗话还未说完……

  赵抃便理直气壮地朗声道:“性命事重,岂容京辇之下,白日无故捶杀百姓!陈相爷,此事你也难脱干系。”

  一听赵抃如此一说,陈执中又急又怒,额头上沁出了细细的汗珠。

  (旁白):“陈执中心想,看来此事在皇上面前已难以搪塞,只得丢卒保车,免得引火烧身。”

  “皇上,”陈执中主意已定,便上奏道:“有道是杀人偿命。赵大人言之有理,应该严办陈宝!”

  “好好好!”宋仁宗见陈执中主动提出严办陈宝,心里也松了一口气,道:“朕知道他跟随你多年,你却能深明大义。难得啊难得,不愧是当朝宰相!”

  然而,大出宋仁宗意料的是,赵抃仍然抓住不肯放手,说:“宰相他也是同案之人。”

  此话一出,朝堂之上,大庭广众之下,宋仁宗就显得十分不耐烦了:“好啦,赵卿。陈宝目无王法,竟敢在皇城御街上打死人命,理应自行承担责任,不要株连其余。将陈宝交与刑部处理。”

  陈宝闻此,情知已于事无补,遂气急败坏地大声说道:“姓赵的,你欺人太甚!宰相府也打死了人,你敢弹劾宰相吗?”

  “为保大宋一片青天,赵抃无所不敢!”赵抃寸步不让坚决地说道。

  陈执中生怕陈宝说出不该说的话来,连忙大喊:“快拖下去!快拖下去!”

  众官兵将陈宝强押下去,陈宝还是大声喊道:“姓赵的,你欺人太甚!你敢……”

  赵抃欲再奏一本,道:“皇上,……”

  宋仁宗却不悦地讥讽了一句:“赵卿果然是铁面御史呀。”然后宣布:“退朝。”并对陈执中命令道:“宰相陪朕去后宫下棋吧!”

  宋仁宗退朝,陈执中紧跟其后……

  赵抃望着皇上和宰相两人的背影,呆呆地站在那儿,显得十分沮丧。

  2、赵府 夜

  书房里,赵抃闷闷不乐,焦急地踱来踱去……

  此时,夫人端茶水上来,见赵抃如此情绪便问道:“老爷,这些月来你总是吃不下,睡不着,这怎么行啊?”

  赵抃道:“夫人,弹劾陈执中之事,我已接二连三上奏。可是,皇上总是轻描淡写地做些表面文章,并未认真对待。有时甚至不耐烦……”

  夫人道:“那你为何又如此较真呢?”

  赵抃有些激动,道:“相府一月之内,三人毙命。如此残忍,国法难容,天理不容!”

  “可以,皇上如此,你奈何不得他矣。”夫人叹声道。

  “所以,我要继续写奏章,向皇上讲国法的重要。古人言,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国法,岂不成无法无天了吗?”赵抃说完端起茶杯呷了两口,便提笔疾书第七本奏章……

  (特写):《乞正陈执中之罪》……

  (赵抃画外声):“且法者,祖宗之所继承,朝廷之所遵守,小足以律愆谬,大足以摧奸邪,用是以澄天下者久矣。今执中身为辅弼,手持权衡,狼愎任情,杀虐无罪。”

  夫人边磨着墨,边望着赵抃全神贯注地写着奏章……

  (赵抃画外声):“奈何执中以一身之利,恃陛下之节,负陛下之寄,屈祖宗继承,朝廷遵守之法可不念哉?可不痛哉!万一此后权臣复有犯法者,虽欲穷究弹劾之,设若引以为例,则临时如何处置?……”

  赵抃边写边沉痛地说道:“法不得立,自今日始矣!”他放下笔,道:“下官再一次要求速治陈执中之罪。”

  (旁白):“然而,赵抃第七本奏章递上后,仁宗皇帝仍然轻描淡写做表面文章。于是,半月后赵抃又向仁宗皇帝上奏……”

  3、宫殿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