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三集(1 / 2)





  1、大南门 日

  早晨,潭州城门旁站着一些赵抃的同僚与自发而来的百姓……

  (字幕打出)康定元年(1040)潭州城

  此时,一辆马车携着赵抃夫人、儿子缓缓驶来,赵抃走在前头,赵拊、赵扬二弟带着一琴一鹤在其后紧紧跟着……

  赵抃与潭州同僚们一一道别,并向两旁自发而来的百姓抱拳致谢……

  (旁白):“赵抃自来潭州任武安军节度推官,两年后,改任监潭州粮料,主管潭州粮草的差事。康定元年(1040)赵抃由潭州以著作郎知崇安县(今福建省武夷山市)。这一天,赵抃携带夫人、儿子及赵拊、赵扬二弟带一琴一鹤离开潭州赴任,受到潭州同僚及自发而来百姓送行……”

  赵抃一行在路上渐渐远行而去……

  2、山路上 日

  群山峻岭中一条沿山之路,赵抃一行由远而近渐渐驶来。马车停下,赵抃与夫人、儿子及两个弟下车,站着路边眺望着风景如画的景色……

  夫人感叹道:“老爷,这景色实在太美了!”

  赵抃点头道:“自古就有‘奇秀甲于东南’之誉。”

  赵扬道:“四哥,你看前面……”

  群峰拔地而起,千姿百态,山光水色,交相辉映……

  赵拊问:“四哥,快到崇安县城了吧?”

  赵抃:“翻过山很快就到崇安县城了。”

  “走,趁天黑前赶到崇安县城。”夫人道。

  大家上了马车,继续前行,渐渐马车消失在群山怀抱之中……

  3、城门 日

  夕阳西下,赵抃一行经过长途跋涉终于进了崇安县城。

  赵抃与夫人及赵拊、赵扬走在街上,马车紧跟其后……

  夫人边走便说道:“老爷,崇安县比不上潭州繁华,却有小城的秀气。”

  赵抃点头道:“是啊,人人都说崇安是个山明水秀的好地方,可也久旱不雨。”

  夫人点点头:“但愿上天保佑!”

  赵拊问:“四哥,彦志哥何时能到崇安?”

  赵抃略算一会:“也快了吧!”

  4、赵家客堂 日

  赵扬人未到话先行,喊道:“四哥,四哥,彦志哥来了!”

  “真的?”赵抃高兴地立即站起来,毛彦志已经跨进来了。两位同窗一见面便来了一个拥抱……

  赵抃上下打量一番毛彦志惊异地问:“就这么一人?”

  “行李,五弟已拿去放到安排房间去了,其他就没什么了!”毛彦志说:“彦志一直想追随学兄,可与爹娘难舍。现父母都已逝世,得知朝廷命官抃兄闯天下,便把屋舍家产托付给兄弟,便跟了过来。”

  赵抃连连点头:“你我志同道合,现在可以同闯天下了!”

  赵扬泡上茶水端上桌,赵拊便上来喊吃晚饭了。

  赵抃:“你嫂子烧了几个崇安小菜,为你接风洗尘。请!”

  “谢谢嫂子了!”毛彦志感激地说。两人便走进内厅……

  5、龙王庙 日

  庙内供桌上,香火缭绕,摆放着敬神的三牲。

  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不顾烈日当空,几乎全城的人都一批又一批涌进庙里烧香拜佛,求龙王下雨……

  长者叹息道:“入夏以来,崇安久旱不雨,土地龟裂,稻秧焦黄,百姓不祈盼老天爷开恩降雨哪!。”

  赵抃和毛彦志,一身衣装混杂在人群之中……

  一些士绅,长者用虔诚神色引领人群,举臂跪拜……

  6、城南门外 日

  人潮涌动,求神下雨,场面盛大。

  赵抃、毛彦志一身布衣装扮混杂在人群中……

  “人人都说崇安山明水秀好地方,料想不到有如此天旱缺水。”毛彦志叹道。

  赵抃颔首不语,过了好久才叹了一声:“老天作孽,龙王也爱莫能助啊!”

  不觉两人走进城里……

  7、大街上 日

  日头暴晒之下,街上萧条不堪,尘土飞扬,行人没精打采……

  赵抃与毛彦志走在街上……

  毛彦志:“赶了老半天,喉咙都冒烟了……”

  赵抃:“走,前面有一家茶馆,喝口茶再说。”

  毛彦志点点头,没走几步便来到一处茶馆,两人便跨了进去……

  8、茶馆 日

  赵抃与毛彦志走进茶馆一看,店堂里空荡荡,没有几个主顾。两人便在一张桌前坐下。

  好久,店小二提着茶壶蔫蔫地出来,给赵抃两人面前的粗瓷大碗里洒了点茶水。

  毛彦志早已口渴难耐,端起茶碗正欲往口里进,又很快放下茶碗,朝赵抃使了个眼色,提醒道:“抃兄,稍等。”便转身问店小二:“伙计,你这是什么茶?”

  赵抃也举碗一看:碗里是些浑黄的汤水,茶水叶子也若隐若现。

  赵抃忍不住眉头微蹙。

  店小二一脸无奈地说:“客官,看二位是外地人,刚到我这里吧?如今崇安县城里的水比油还金贵。也不知我们造了什么孽,受这等干渴的苦!唉,不说不说了,省点口水。”

  “是啊,”彦志接过话头,“半年没落一点滴雨。土地荒了不说,很多水井都见底了。”

  “城里店铺用水都得到离城几里的溪沟里去挑哩!”店小二说。

  此时,一位老者走过来说:“昨日城外的上梅村下梅村为争田水,还闹出械斗,差一点出人命呢!”

  赵抃沉默不语,只是端起粗瓷碗慢慢地把碗里浑浊的茶水喝了下去,掏出茶钱往桌上一放,使了个眼神便与毛彦志走出茶馆……

  赵抃道:“昨日已听到一位衙役关于乡斗的报告。旱情若再继续下去,真要出人命了!自己作为知县,难道眼睁睁看百姓置身困境而无动于衷?”

  毛彦志重重地点点头。

  赵抃说:“走,我们去看一下县城的水井情况如何?”

  毛彦志回应道:“走!”

  9、一组短镜头

  大街旁,赵抃与毛彦志在一口井坊旁往井里看冒不出一滴水花……

  小巷里,一口井前赵抃与毛彦志附身一看井底干枯见底……

  大巷里,赵抃与毛彦志见一个小女孩拎着小铁桶吊水却空空而归……

  大户人家里,赵抃与毛彦志进去看一口井里也见底……

  ……

  10、衙内水井 日

  赵抃和毛彦志来到衙内水井前,井里没断水……

  “这……”毛彦志凝视着井里的水……

  赵抃道:“因为这是官井,打得深,所以还不至于断水。”

  毛彦志点点头。

  “来人!”赵抃喊道。

  “老爷,在!”差役回应道。

  赵抃吩咐道:“从今日起,衙里用水定人定量,节省着用,把省下来的水送上门去,分给街坊中的孤老妇幼。”

  “是!”差役转身而去。

  赵抃对彦志说:“彦志,明日起过早,下乡去实地考察一下,想想办法。”

  彦志点头:“是。”

  11、乡村野外 日

  清晨,日头未出的时辰,赵抃携同毛彦志出城,往城西方向考察地形……

  远处,武夷山群峰林立,绵亘迤丽,石壁千仞,粗狂突兀;山顶林木繁茂,苍翠蔽日;山间则云雾缭绕,缥缈虚幻。

  毛彦志感叹道:“抃兄,这武夷山不亏是雄浑与秀美相济,跌宕与平和相融之胜境啊。”

  赵抃回头望着彦志,坚毅地说:“彦志,我不信这样一处天赋胜地,会被日头晒绝?”

  毛彦志哈哈笑着。

  两人正说笑间,只见山脚一带,平旷乡野之两侧,蜿蜒流过一道小溪……

  “抃兄,溪水,溪水,”毛彦志指着前面小溪兴奋地喊道。

  赵抃朝前一看,忙说:“走,看看去。”说着,急忙奔过去。

  眼前,一条小溪水面不宽,溪水清澈。赵抃往小溪头,小溪尾看了看哈哈笑道:“真是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呀!真可惜,如此一处好水源,竟被撂荒在山沟里。”

  “是啊!”毛彦志同感道。

  赵抃感慨道:“守着这道水,为何不取之于民,修渠引水灌溉田地?”他转头对毛彦志说:“走,回县衙!”

  “好!”毛彦志知道赵抃与自己想到一块去了!两人急呼呼地朝县城赶去……

  12、议事厅 日

  赵抃和毛彦志回到县衙立即找了几位年老的衙役了解这条溪的情况……

  老衙役甲:“大人,这条溪叫崇阳溪,源头在武夷山,常年水源充足,从未断过水……”

  赵抃点点头道:“我想把崇阳溪的水源引进来,救百姓缺水之苦。你们看如何?”

  老衙役乙:“大人,早在几年前,崇安县的有识之士就向官府建言,把崇阳溪的水引进来,救百姓缺水之苦。可是……”

  毛彦志:“可是什么?”

  老衙役丙:“……可是,崇安县的知县年年换,走马灯似的,调动频繁,谁来操这份心啊!”

  老衙役甲:“况且,引水工程繁琐浩大,更不愿,为此劳心费神了。”

  赵抃默然了。

  (赵抃画外声):“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赵抃忽然一震……

  (显现画面)娘亲的话声:“……做好皇上交代的事,对得起头上的这顶乌纱帽,不管走到哪儿,就不会错了理。”

  赵抃恍悟道:“这是娘交代儿郎的话。四郎走到哪儿,都不能忘记!”他一拍桌,站起说:“干!我们来干!”

  13、一组短镜头

  自此,赵抃摘了官帽,脱了官服,一顶斗笠,一身布掛,带领手下自崇阳溪的西溪到城的新阳畈,一遍遍勘测,考察地形,寻访民情……

  赵抃带着手下,爬山涉水,丈量勘测……

  赵抃与手下站在溪旁,考察地形及土质情况……

  赵抃在村头和几位老农围坐在一起亲切交流……

  赵抃坐在大树下,与手下们啃着自带的干粮……

  ……

  14、书房 夜

  烛光下,赵抃正在审阅图纸……

  夫人端上一碗刚煮好的莲子羹进来,边放下碗边说:“老爷,饭不思,寝难安,一味寻思量着如何引水进城。”突然,赵抃鼻血流出来,夫人马上上前,拿出手绢给赵抃止血,并劝说道:“老爷,莫心急,俗话说,急火攻心。您认准的事,只要想做,定能做成。整个工程都得您操心,您得撑住啊!”

  赵抃抚了一下夫人的背,说道:“家里照料之事,夫人多费心。引水之策,我已有眉目,就等最后定夺。”

  夫人重重地点点头。

  15、议事厅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