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不想种田第43节(1 / 2)





  林老实以为抓住了理,对桐月叫道:“咋了,你说不出话了。你能说你的命不是老子给的?”

  桐月冷冷一笑,语气淡漠:“对啊,我的命是你和我娘给的,但你的命也是我爷给的,我爷的命也是他爹给的,所以这钱算起来是该老祖宗,不如我全买成纸钱烧给老祖宗算了?”

  林老实气得说不出话来。

  两人大眼瞪小眼。

  就在这时,旁观的荷月忍不住笑了起来。

  林老实正在气头上,听见她的笑声,便借机发作道:“笑,都啥时候都知道笑。”

  荷月不但没有收敛,反而笑得更响了。

  梅月赶紧把她拉出去。

  林老实和桐月的这番争吵自然传到了杏月耳朵里,她主动放弃了那份嫁妆,任凭桐月怎么坚持,她都不愿要。

  过了几天,林老实突然转变了态度。

  他又像一个慈父似的,对桐月说道:“桐啊,我想了几天,又听了你叔你婶的劝,觉得你说得对,你二姐没少替家里干活。要不这样吧,咱拿出钱买几亩地给她嫁妆怎么样?”

  桐月抓住关键点问道:“那田地是写谁的名?”

  林老实不假思索地道:“当然是写我的,啊,先写我的。”

  桐月淡淡道:“那就等等再说吧。”

  林老实自从有了买地的心思后,就再也坐不住了。费尽心思劝桐月拿钱买田地。

  其实桐月以前也考虑过买田地,但是,她随即又想起了自己的计划:她不想种田,她要进城。这些钱一旦买了地,她就没法进城了。她还想在城里买房,再买个小铺子。因此买地的事只能往后拖了。

  但林老实不同,他一向视土地为命根子,手头稍宽松些就想着买地。眼下,正好有人要卖地。他便心心念念地想买地。可惜的是,桐月这个犟头,死活不同意。林老实用尽了一切办法,甚至还趁着几个闺女不在家时却她们房里搜过,但愣是没钱到钱。这也是奇了。

  白氏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只好劝林老实道:“他爹,你也真是的,怎么防自个闺女被防贼似的。她能在家几年了?”她这句话猛地提醒了林老实。是啊,桐月都十六了,杏月出嫁后可不就轮到她了吗?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她手再长还能伸回嫁家?这么一想,林老实便不由得豁然开朗,再也不纠结此事了。

  只是这个刺儿一样的闺女能嫁到哪家呢?不止林老实在考虑这个问题,白氏、杏月、梅月也在考虑。甚至连荷月没事也会思考一下这事。

  当然,桐月自己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她初来这里时就考虑这个问题,当时是无解,之后想着反正年纪没到,就搁着呗。现在已经到了不得不考虑的时候。

  这时,她环顾四周,不自觉地心生感慨。

  在择偶时,小说和现实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小说里有各种款式的他、他、他,自带房子车子钞票,爱你爱得要死要活,哭着喊着也要娶你。而且他们没有奇葩爸妈极品亲戚,就算有也是最终要被打败。可现实里,根本犯贱高富帅。可悲的是你可能一辈子都见不到这种高富帅的影子。你们的生活根本没有交集。能跟你有交集的只有村口的二牛哥或是镇上卖猪肉的胖屠户的儿子。

  现实中,身为村姑的她,只能找到和她同层次的同样普通的村夫。可是,她真的甘心嫁一个村夫吗?

  ☆、第六十四章 三姐妹的亲事(下)

  第六十四章三姐妹的亲事(下)

  林老实和白氏也在讨论桐月的亲事。不知怎地,林老实突然想起了白佑林,他喃喃道:“我怎么忘了,咱那外甥以前可喜欢桐月了。就是这几年上了京,来得少了。唉呀,你说咱俩咋那么傻,这亲上做亲多好,你也真是的,咋不提醒我呢?”说着,他气得直抽自己嘴巴子。

  白氏弱声道:“你没想到我倒是想到了。可是你怎么不想想白家是什么人家?佑林虽然没了爹娘,可还是嫡亲的兄嫂呢。他哥哥怎么可能不管他的亲事?再说,他这几年更不一般了。咱家哪能高攀得上。”

  林老实仍在自悔自怅:“我真是傻,前几年要是哄得他同意了这门亲事,他家总不能赖掉吧。现在说啥也晚了。”

  林老实自言自语了一阵子,突然又一拍大腿,“对了,还有她姐夫呢。我就不信他没个朋友啥的,让桂月给操操心问问。”

  白氏无奈地看了他一眼,叹息道:“江姑爷身边都是什么人?若不是他生病又如何能轮到桂月?再说了,若真有这个福分,桂月还有妹妹呢。人家肯定先紧着亲妹子来。”

  林老实一听也是,不觉又颓唐下来。

  夫妻俩正在说话间,就听得门外有人叫门。

  白氏赶紧起身应门,来的不是别人,正是隔壁的杨东子。

  杨东子今年十七岁,身量已经长开了,这孩子会长,随了父母双方的优点,长得十分端正,再加上读了几年书,跟村中的孩子相比多了一丝文雅。白氏见了他不由得心生喜欢,笑着问道:“东子回来了?”

  杨东子把一篮子青梨递到白氏手里,说道:“这是我姨家送来的,我娘叫拿给你们尝尝鲜。”

  白氏客气道:“你姨能给你们送多少还想着我们?”

  杨东子腼腆地挠头笑:“拿的不少呢。”说完,他忍不住拿眼瞟了一眼东厢房,小心翼翼地问道:“荷月她们不在家吗?”

  “荷月啊——”白氏刚要回答,突然明白了杨东子的真实用意,他是在问桐月呢。她了然一笑,接着道:“这个小家伙整天不着家,不比她两个家姐姐,桐月和梅月这不又去县里了。”

  “哦。”杨东子不觉有些失望。他又跟白氏寒暄了几句,白氏这会谈兴大起,又连着问他几个问题,像是书读得怎样啊,在新学堂适不适应之类的。杨东子一一认真答了。直到他娘大声叫他才不得不回家去。

  杨东子一离开,白氏便迫不及待地找林老实说起这个新发现。

  林老实一听也觉得再合适不过。

  杨家一家人厚道,家境也不错。杨东子在读书,虽然还没进学,但终归有个盼头。况且这孩子长相不难看,人也不错。

  这夫妻俩在商量桐月的婚事。而桐月本人却在考察县城的房子和店铺。

  这只是一个小县城,总共三条街道。只是比镇大点,繁华些。风气跟村镇差不了多少。搬到这里,仅仅是比村里略好些而已,这真的是她想要的吗?桐月很快就给出答案。这不是她想要的。她手头的钱不多,要置业,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

  房子没看上,桐月顺便逛了布店和胭脂水粉铺子。她没有扯布,而是到成衣店全家各买了一身新衣,又给杏月买了一盒面脂,一盒粉。给自己和梅月也买了一盒。两人逛得尽兴,临回家时,刚好赶上那辆牛车载满人了走,她们只好接着等车,这一等就耽误了时间,再加上秋日白天变短,等坐上驴车时,天已近黄昏。到了镇上,已是暮色苍茫时节。好在有人作伴,而且又是走惯的熟路,两人倒也不怎么害怕。

  令人惊喜的是,走到半路时,正好碰到来接她们的杨东子和荷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