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大牌作家[古穿今]第37节(1 / 2)





  徐思垚抿抿嘴,“压力好大。”

  陆钦亲亲她的额头,“不要有压力,你以前怎么写的,之后还怎么写就好了,不用考虑那么多。”

  徐思垚皱着眉,越是被关注,敲下每一个字的时候就越小心翼翼,生怕写的不好,让读者们失望。她只好让自己尽量少去关注外界的评论,只管把自己的文章写好。

  于是当她看到网上那些恶意诋毁的时候,已经是元宵节以后的事情了。

  “红极一时的《年赋》其实是抄袭古人。”诸如此类的文章陆陆续续出现在各网站上。

  点开文章一看,有说是抄陆机的,有说是抄江淹的,还有说抄李白、杜甫的。

  很多不明真相的群众就跟到了徐三土的公众号,在评论里指责她不要脸,连古人都不放过。

  徐思垚哭笑不得,为此把陆机和江淹现存的所有作品都列了出来,甚至查了许多论文资料,以证明他们并没有写过一篇文章叫《年赋》。

  她的申明文章写得很谦虚,言语间没有丝毫的抱怨和愤怒,甚至带着那么点谦卑恭敬,不敢与陆公、江公相提并论,再加上权威的资料和证据,网友们这才消停下来,反而对徐三土的好感度又高了一层。

  第二十九章

  自从徐三土这个名字火了以后,有很多编辑来联系徐思垚,有的是为杂志约稿的,有的是想签约出版的。

  徐思垚知道自己写文的速度,为了保持微信公众号的更新,她不可能一下写太多稿子,于是大多数都推了。

  因为她之前给《古意》投过稿,和编辑也相对比较熟,写了一篇关于冯延巳的词作鉴赏和一篇关于盛唐气象的散文。

  这次过初审和终审都很快,徐思垚没等两天就收到了结果。她就和苏烨在电话里感慨,“约稿函上说是匿名审稿,看来是假的。”

  苏烨咔吱咔吱吃薯片,含含糊糊说:“哪有那么多匿名,老作者肯定比新作者容易过稿,你这算是混出头了。”

  徐思垚叹了口气,“哪有那么容易,大家也就一时新鲜而已。”她心里一直有种隐忧,自己对古代文学其实算不上有很深的研究,只是以前生活在那种语境里而已,现在读者乍一看到觉得新鲜,过段时间也会有审美疲劳,更何况她的散文和生活关系不大,很难引起共鸣。

  “那是以后的事,你现在先不用担心这个。”苏烨不以为然,“这年头喜欢古风的人不在少数,有固定的读者群就好,有些作者靠一两本书能吃一辈子呢。”

  徐思垚笑,她显然不是那种作者。她始终觉得自己如此受欢迎,有投机取巧的成分在里面,就像陆钦高考写文言文作文一样。

  “再说你又不是要指望稿费吃饭,”苏烨以为女神写文章纯属玩票。

  徐思垚实话实说,“以后可能就要靠稿费吃饭了。我是真喜欢写作。”

  苏烨惊讶,“不会吧,喜欢就当爱好呗,我跟你讲,不要把爱好变成职业,那样会失去乐趣的。”

  徐思垚想了想,至少现在自己还没失去乐趣,“那就等真没乐趣了再说改行吧。”

  苏烨星星眼,女神就是女神,改行跟改个护肤品的牌子一样容易。“如果你真想长期写作,可以试试写。”

  徐思垚:“在网?”